行走哈萨克斯坦花絮
发布时间:May 19, 2014     浏览次数:4325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沈洪涛 供稿

22日至10日,我作为《广州日报》的“亚洲记者”和该报的三位记者一起到哈萨克斯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广州日报》在2007年元旦推出了一项大型活动——“行走亚洲”,通过网上报名和笔试、面试等环节,从读者中海选出了5人担任“亚洲记者”,分别前往亚洲各国进行系列采访报道。出于好玩,我报名参加了海选,“不小心”得了第一名;同样出于好玩,我选择了最少有可能踏足的中亚路线。短短的一周为我打开了两扇新奇的窗户:知之甚少的哈萨克斯坦以及充满乐趣的记者职业。限于篇幅,我就只与大家分享第一扇窗内的风景了。有关哈萨克斯坦的正式报道已经登在《广州日报》和大洋网。这里补充一些途中的花絮。

此前,我对哈国几乎一无所知,在网上能搜索到的资料也非常有限。中亚五国的签证颇费周折,我们最后只拿到了哈国的签证,所以中亚之行就缩水成了哈国之行。想象中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地方,所以我们都做好了吃苦受难的准备,同行的三位记者带了不少方便面和火腿肠。事实上,我们一路大鱼大肉,只是没有素菜。

到了哈国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哈国人口约1500万,面积约270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为5.6人(中国是135人)。他们的土地是轮耕的,从来不需要施化肥,出产的大米绝不亚于我国东北。所有吃的鱼都是野生的,不需要人工养殖。哈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及其他固体矿产资源。石油储量约100亿吨,是世界10大产煤国之一,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

2006年哈国人均GDP5100美元,但是经济结构畸形。日用消费品基本来自中国,服务业更是落后。从哈国回来,对国内的服务业就再也没有怨言了。在哈国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图,街上可以看到各种名车,但大多是二手车,城市笼罩在废气之中,大家也就懒得洗车,很多车脏得连车牌号都看不清了。虽是产油大国,但加油站的油价接近中国,因为哈国主要产原油,成品油还需要进口。

目前,哈经济属于典型的转轨型经济,感觉就像中国的八十年代,充满机会但也要付出代价。我们一下飞机就被海关扣留,后来才知道,海关官员专门针对中国商人索贿。一路接触到的旅哈中国商人几乎都有被警察搜身或扣留的经历,最后都是花钱消灾。

我们在哈国最大的大学之一,哈萨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看到很多大学生对中国很有兴趣,修读汉语的人数甚至超过了英语。兰州大学在那里建了一个汉语中心,首都阿斯塔纳的欧亚大学即将成立孔子学院。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关注远远多于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和关注。也许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西方国家,而忽略了同在亚洲的近邻。

值得一提的是,哈国满街都是美女,她们既有接近欧洲人的脸型,又有接近亚洲人的身材,挺拔且张扬,给灰暗的冬天增添了很多亮色。不过,很多美女一张口就有点吓人,不少人都镶有几颗金牙。这也是游牧民族不怕露富的传统所致。

古人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西人说:Life is a journey。这次因为偶然的机缘,我得以和素昧平生的朋友来到陌生的国度为了一项和我本职工作毫无关系的任务,完成了一次特殊的行走。其实,无论我们读书、思考或交谈,都是一种生命的行走。因为有了这些行走,我们的生命更加厚重,心灵更加轻盈。



上一篇:          下一篇:美国密西根大学之行小记

我要评论



(只有会员才能参与评论,如果您已是会员请 登录 后评论)
论 坛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4号月新大厦 邮编: 100045 电话:010-68520682 E-mail:68520682@asc.org.cn | ascmember@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602 | 京icp备12005383号 | 中国会计学会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2